703804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716|回复: 0

生死两茫茫什么意思(词语解析之生死两茫的含义)

[复制链接]

14万

主题

14万

帖子

4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429880
发表于 2023-5-25 23:45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

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

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
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

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
很多人大概都会背诵这首词,但却不一定记得住词名,这首词叫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作者是苏轼。

它大概是漫漫诗词长河里,为数不多的,让人记得住内容却记不住名字的词(大多数的词恰好相反),原因是它实在太感人了。

网红教授戴建业老师,在讲这首词的时候,泪湿眼眶,他说每次读都读得要哭出来。

苏轼这首词究竟有什么魅力,它又是写给谁的?

今天,阿犬来给您说说苏轼这首被称“有声当彻天,有泪当彻泉”的千古第一悼亡词。

01

这首词的魅力在何处?

阿犬认为在于其“真”,因为真,所以情感入骨,因为真,所以动人心魄。

那这种“真”从何而来?我们一一剖析。

首先,是苏轼所选择的意象。

孤坟、轩窗、月夜、松冈。

这些意象都是极普通平常的事物。

没有琼楼玉宇,没有天上宫阙,没有江山豪杰,也没有锦帽貂裘,和苏轼其他作品的天马行空完全不同。

但恰恰就是这种普通平常,恰到好处地,轻而易举地引起了读者的共情。

谁不曾祭过坟?

谁不曾临窗而眺?

谁不曾对月抒怀?

正是这些我们都熟识的事物,使得诗人与读者之间灵性上的通道被充分打开。

每个人闭上眼睛就能够看到苏东坡这首词里的一片凄凉,一片萧索,仿佛置身其中,这怎能不令人动容?

其次,是不脱现实规律。

苏轼说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”。

生死两茫茫是什么意思?

说的是生死之间隔着遥遥万里,生者不知死者的情况,死者不知生者的悲戚。

故曰“两茫茫”。

茫茫即是茫然不可知的意思。

大家注意,这是第一条现实规律。

阴阳两相隔之后,生者与死者就断了联系,没了音讯,失去了所有的连接。

这种感觉,相信每个人都体会过,有时候你会想起一个离去的人,他的音容笑貌如此鲜艳,仿佛就在眼前,可当你伸手触碰时,他又马上飘然离去。

白日里你见不着他,夜梦中由不得你,只有半梦半醒之际,似乎能一吐衷肠,可转瞬清醒,便剩冷冰冰的现实。

一旦阴阳相隔,人便只能为思念挑逗,无论再怎么自我排解,依然抹不去永别的事实。

然后他说:


“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”。


老婆啊,如果再次相遇,你不会再认得我了,因为白发已经贴满我的鬓角,皱纹已经爬上我的面庞。

十年不见,时间会令人苍老,这是第二条现实规律。

生死两茫茫,岁月催人老。

两条现实规律,让这首词令到所有人都感同身受,因为每个人都在这两条规律之下,缓慢地蠕动着。

最后,是想象的贴切。

还是这句“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”。

苏轼其实已经把他和妻子相会的情景构思出来了,两人十年不见,第一句话会是什么?

多半是——你老了。

大家可以想一下,很多久不相见的恋人见面是不是常以这个话题开始?

所以,苏轼的这个想象具有极大的合理性,与现实也十分贴切。

故而令人动容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词不管是放在悼亡词的历史品丛中,还是放在苏轼的作品集里,都属绝对的上乘之作,它也是苏轼罕见的,较为婉约低沉的作品。

它因真诚而感人。

那么,这么动情的词,苏轼又是写给谁的呢?

02

她,叫做王弗,是苏轼的夫人,准确来说是他的第一任夫人。

王弗过世的时间是治平二年(公元1065年),苏轼写下这首词是在熙宁八年(公元1075年),刚好10年,故有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一句。

十年岁月过去,苏轼为何仍旧如此思念他这位亡故的妻子?

今天阿犬来给您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。

王弗是眉州青神人,眉州在今天的四川成都,也是苏轼的故乡。

嫁给苏轼那年,王弗16岁(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),她的爹爹是是当地一位声望颇高的乡贡进士。

关于苏轼和王弗的结合,有一段“唤鱼联姻”的传说。

说青神的一处山壁下有一个鱼池,游人路过只要一拍手,这鱼就争先恐后地跃出,非常神奇,王弗的爹爹想给这处景观取个名字。

于是他广招当地青年,前来取名。

名为取景名,实则挑选乘龙快婿。

很多人相继尝试,都没能令王员外满意,

末了,只苏轼不慌不忙地展开手中尺幅——“唤鱼池”。

一个唤字,极其传神,似鱼人可灵犀相通。

巧的是,这时屏风内王员外的千金王弗,亦在尺绢上题写同样三个字——唤鱼池。

未成夫妻已唱和,简直天造地设。

苏轼娶王弗那年,也才19岁。

当时的苏轼即将进京赶考,纵一身才气,但考场如战场,难免不安与焦虑。

王弗的到来,等于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
像说,往后的路,风雨同舟。

很多人说,爱情是讲先后顺序的,光是出场幕序的选择,苏轼后来的妻子们谁也无法与王弗相提并论。

严格上来说,王弗是苏轼的初恋,不谙世事的两人,情感都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,无数的初体验,和苏轼演对手戏的,都是王弗(所以我相信后来苏轼的历任妻子们,都不可避免地活在王弗的“阴影”下)。

同时,王弗极其贤惠,对苏轼的父母都很好,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
各位想想,一个女人,既令你心安,又温良贤惠,还带你初尝爱情的滋味。

既是情人,又像母亲。

有哪个男人能忘?

当然,那时的苏轼还是一介布衣,情感也自然而然地更为纯粹。

等苏轼及第后,他才发现,王弗的好,超乎他的想象。

03

后来,苏轼发现,原来王弗是个饱读诗书的女孩子。

每次苏轼读书时,她常在一旁,红袖添香。

苏轼磕磕巴巴背诵不上来的时候,她只是轻轻一拨,苏轼便没了阻塞,文思奔涌。

苏轼很惊讶,有时候还问她一些其他书籍的内容,她也都能约摸说个大概。

这下子,不仅温柔贤惠,跟苏轼更有了一份志同道合,能唱和了。

嘉佑六年(公元1061年)十一月,寒风凛冽的一个清晨。

王弗带着年幼的儿子苏迈,坐在马车上,跟随着苏轼,一路颠簸到陕西凤翔,这是苏轼进入仕途的第一站。

苏轼当官后,王弗又成了他重要的助手。

苏轼会客,王弗常在屏风后面侧耳倾听。

客人走后,她便给苏轼提建议。

有的人毫无主见,说话推三阻四,模棱两可。

王弗说:“这个人总在揣摩你的意思,一味迎合,你何必和他浪费时间?”

有的人谄媚逢迎,一见面就自来熟,王弗说:“这种人的交情不会长久,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”

她说的话,常常都会应验。

这说明王弗看人非常有一套。

有了王弗,个性率直的苏轼不知避开了多少小人的暗刺。

更要紧的,王弗还在苏轼远离父母的日子里,扮演起了监督者的角色。

苏东坡这人跟李白一样,对成仙,对炼仙丹一类的事情非常痴迷。

有一次下雪后,地上有一块地方没有积雪,苏轼怀疑这是古人藏仙丹的地方,拿出铁锹就要挖仙丹。

看到丈夫这德行,王弗马上说了句:


“使吾先姑在,必不发也。”


说要是婆婆还在生的话,一定不会让你去挖仙丹的!

于是苏轼惭愧而停手。

各位细品一下,王弗不仅理智,而且情商很高,她没有直接约束苏轼,而是搬出苏轼敬重的母亲(程夫人),自然而然地让孝顺的苏轼自己罢手。

这绝对是一位极具智慧的贤妻。

但或许,过于聪明的女子都难长寿。

公元1065年,王弗病逝于京师,享年27岁。

自她嫁给苏轼算起,刚好陪伴了十年。

又过了十年后,苏轼被贬到密州当官。

夜里,离人入梦,往昔的一幕幕,那些鲜活的细节,那些日常的点滴,重现眼前。

而那时的苏轼,已40岁,两鬓斑白,刚被贬谪,心中愁苦难言。

此刻,想起当年那个一直帮助自己的妻,滋味可想而知。

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。

04

离开了王弗后的苏轼,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,屡遭贬谪。(值得一提的是,王弗死后,苏轼续弦了一个叫王闰之的女子,正是王弗的表妹)

从北到南,从杭州到海南。

从天涯到海角。

这个被期待为“太平宰相”的人,最终把自己活成了徐霞客。

假如他身边还有那个慧眼识人、红袖添香的王弗,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呢?

可惜,历史没有如果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703804温州论坛 ( 赣ICP备12000713号 )|Sitemap

GMT+8, 2024-4-28 18:26 , Processed in 0.056856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